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究唐古特大黄移栽到不同海拔区域后的性状表现,确定合理的种植海拔,同时对唐古特大黄进行品种选优的初期筛选。选用唐古特大黄10个株系温室育苗移栽到青海5个不同海拔生态区进行适应性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10个株系植株的综合表现排名。结果表明,海拔对移栽第1年的株高、叶片数、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最大叶叶柄长、产生叶裂程度、最大叶叶裂长、最大叶叶裂宽、根茎长、根茎数、根茎粗、根茎鲜质量、根茎鲜质量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各项指标极显著降低;10个株系中较优株系为L2、L9、L1、L5和L10,其次为L3、L6和L8,而L4和L7表现最差。综上所述,海拔影响栽培唐古特大黄的性状表现,在2 016~3 763 m内,海拔越高,植株性状表现越差;较优株系L1、L2、L5、L9、L10可作为品种选育进一步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2.
对矮嵩草及其株丛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分蘖数、分株数、生殖枝数以及株丛面积的变化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度放牧有利于分株数的增加,而放牧过重或过轻不能刺激分株的形成。长期轻度放牧有利于矮嵩草的分蘖,放牧5 a后各株丛平均生殖分蘖数在不同放牧强度间均无显著差异。放牧过重,大株丛的分蘖数显著下降,放牧强度对大株丛生殖生长的影响小,第6年时中度放牧大株丛的分株数和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第3年时重度放牧中株丛的分株数显著增加,中株丛的生殖生长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不敏感,其面积在较长期轻度放牧时增加明显;放牧条件下小株丛的分株数显著增加,小株丛营养枝受放牧强度的影响较小,第6年时生殖枝数和面积均显著增加,放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日粮精料水平对藏系绵羊春季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养殖收益的影响,为高寒地区返青期休牧-舍饲技术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选择40只体况相近的1岁藏系绵羊,体质量为(21.35±2.15)k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精料水平为0、15%、30%、45%和60%的饲粮。试验正试期80 d,每天饲喂2次(8:00和17:00),藏系绵羊自由饮水和舔食营养舔砖。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45%)提高日粮精料水平对舍饲藏系绵羊的增质量、增质量比例和饲草转化效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纯干燕麦草相比,饲喂45%和60%精料日粮显著提高藏系绵羊的血清总蛋白、血糖和谷草转氨酶的水平。在养殖收益方面,45%与60%精料日粮无显著差异,两者均显著高于燕麦纯干草和15%精料日粮。研究发现,采用15%精料日粮可以使藏系绵羊春季饲养达到收支平衡,采用45%精料日粮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收益,牧民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目标选择合适的日粮精料水平。  相似文献   
4.
三江源区燕麦种植模式和收获期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三江源试验区燕麦种植模式和收获期对青贮品质的影响,为三江源试验区青贮方法的精准化提供理论依据。在拔节期、开花期、乳熟期和蜡熟期分别对‘加燕2号’(Avena sativa L.cv.‘Jiayan No.2’)+‘西牧333A’(Vicia sativa L.cv.‘Ximu333A’)、‘加燕2号’+‘西牧333A’+‘黑饲麦1号’(Secale cerealL.cv.‘Heisicao No.1’)和‘加燕2号’ 3种种植模式下的饲草青贮,60 d后对8个青贮品质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对饲草的青贮品质影响显著,随收获期推迟,干物质质量分数增加,粗蛋白(CP)质量分数逐渐下降,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及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先增加后降低;开花期pH和氨态氮/总氮比值显著低于其他收获期;与燕麦单播相比,2种混播青贮显著改善饲草发酵品质,其中燕麦+箭筈豌豆+黑麦青贮品质最佳,CP质量分数显著提高,ADF和NDF的质量分数显著降低;燕麦+箭筈豌豆+黑麦在开花期收获青贮品质最优,CP为35.1%DM,pH为4.09,氨态氮/总氮为6.5%TN,ADF为29.9%DM,NDF为46.8%DM;与对照相比,不同收获期3种燕麦种植模式青贮饲草部分营养成分均提高,CP质量分数增加,ADF和NDF质量分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青海和西藏小麦品种中光周期基因的分布情况,采用KASP标记对青海和西藏249份小麦品种光周期基因 Ppd-D1、 Ppd-B1和 Ppd-A1等位变异组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 Ppd-B1位点上,237个品种携带光周期不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B1a(95.18%),12个品种携带光周期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B1b(4.82%);在 Ppd-A1位点上,233个品种携带光周期不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A1a(93.57%),16个品种携带光周期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A1b(6.43%);在 Ppd-D1位点上,221个品种携带光周期不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D1a(88.76%),28个品种携带光周期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D1b(11.24%)。光周期不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B1a和 Ppd-A1a分别在青海和西藏小麦品种光周期反应中占主导地位。西藏和青海小麦品种中共存在6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其中青海小麦品种中存在5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不存在 Ppd-D1a/Ppd-B1b/Ppd-A1a类型,西藏农家品种中存在4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不存在含光周期敏感型等位变异 Ppd-A1b的类型。等位变异组合 Ppd-D1a/Ppd-B1a/Ppd-A1a在青海和西藏小麦品种中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波兰小麦籽粒及其品质性状,对52份波兰小麦品种籽粒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波兰小麦籽粒千粒重变异系数最高为42.27%,其次为粗蛋白、湿面筋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1.47%和11.74%;较高原448,10号的籽粒千粒重提高46.95%,20号的粗蛋白含量提高105.83%,2号的湿面筋含量提高94.31%,这些品种可以作为较高千粒重和籽粒品质的重要种质资源;供试小麦籽粒长度、宽度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大小可以作为千粒重选择的指标。(2)主成分分析表明,波兰小麦面粉的形成时间对其品质影响的权重最高(W=0.24),其次是稳定时间对品质的影响(W=0.23);面粉的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与籽粒含水率、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面粉形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可选择千粒重较大、籽粒含水率较低、粗蛋白含量适宜的波兰小麦作为我国小麦遗传基础拓展和品种改良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微量元素锌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锌作为动物必需微量元素,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做了大量研究。作者主要综述了锌在动物体中的代谢,动物生产中的作用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对养分添加的初期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寒草甸为对象,通过N、P、K及其不同养分组合的添加处理,研究养分添加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养分添加改变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中的优势种,除P、K单独添加外,其他养分及其组合添加使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显著减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变化不大;N、P及其不同养分组合添加极显著增加群落地上生物量;N、P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养分,人为输入土壤养分将在短期内影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区典型高寒草地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构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三江源地区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AM)真菌群落变化的关键驱动过程,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4种典型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手段,通过分析不同生态系统中AM真菌群落的物种及谱系组成,并结合群落谱系分析方法,探明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的各种因素,推断出AM真菌群落的构建机制及关键生态过程。结果表明:1)4种草地类型AM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高寒荒漠、高寒草甸、高寒湿地的优势属均为球囊霉属(Glomus),高寒草原的优势属则为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2)高寒湿地AM真菌的OTU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草地类型。3)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含水量和有效N∶P是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其中土壤含水量是AM真菌群落物种组成的首要决定因素,而植物群落组成是决定AM真菌群落谱系组成的关键因子。4)4种草地类型的AM真菌群落谱系结构均为聚集模式,在高寒荒漠,AM真菌群落构建由随机过程决定,而在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AM真菌群落受随机过程以及微弱的环境选择作用主导。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藏系绵羊瘤胃和粪便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差异,以5只6月龄体况相近及体质量为(21.50±0.59)kg的藏系绵羊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瘤胃液和粪便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RNA基因V3-V4区段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从藏系绵羊瘤胃液和粪便10个样品中共获得729 326条原始序列,经过滤后平均每个样品产生(64 145±320)条优化序列,平均长度(435.20±2.78) bp,聚类后共得到1 207个OTU。藏系绵羊瘤胃微生物的Chao 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高于粪便微生物,而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在两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且两组的菌群结构有显著分化。在门分类水平上,瘤胃中相对丰度最高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粪便中相对丰度最高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在属分类水平上,瘤胃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属为细菌和普雷沃氏菌属_1,粪便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属为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_UCG_010。对瘤胃和粪便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功能预测,发现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通路34个,主要富集在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环境信息处理和细胞过程方面。说明藏系绵羊瘤胃和粪便的微生物在结构组成、相对丰度,以及基因功能等方面相对稳定且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不同胃肠道区段涉及的生理功能不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